谁说成功必须有超凡的意志力?

以往我们聊自我提升时,通常先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再讨论以达成目标为终点的方法论。我深以为然,而《Atomic Habits》(原子习惯)一书拓宽了我的视角。

作者James提出无论那些热门的方法论多么有效,如果需要毅力逼自己在生活习惯上做出巨大改变才能达成,那即使成功了也只是一次性或短暂的,必不持久。相反,如果我们将万里长征分解为合适大小的一段段行程,并且将其养成肌肉记忆一样不用费神的习惯,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抬头就发现成功近在咫尺了。

同时,我们也得颠覆一下对设定目标,然后努力达成,最后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是成功标识的一贯认知。而应将这三层模式颠倒一下,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以此为大方向制定可行的目标并随时根据情况调整。

习惯是不停重复某一种行为。这种重复性正是体现一个人定位的重要元素。因此改善日常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然而无论是形成新习惯还是破除坏习惯都很艰难。James在《Atomic Habits》中总结了可以大大简化形成与破除习惯的四大原则。分别是:

  1. 线索
  2. 渴望
  3. 响应
  4. 奖励

**第一原则:线索,即任何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习惯的东西,比如时间、地点。**充分利用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受环境的影响这点,当我们想形成一个新习惯时,就创造一个让它变得显眼的环境,让行为变得触景生情般自然。相反,若想打破坏习惯,就把相关线索藏起来,让自己遗忘。

我曾经不是忘记喝水,就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懒得去倒水喝,总是要熬到渴的不行才喝。一天下来可能只喝一两杯,远低于专家建议的8杯。但有一天出门在外,我发现自己饮料喝得特别多。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我买了一份大杯的饮料拿在手中,它就一直在我眼皮底下,在我手上,让我无法遗忘。以至于不渴也没事喝两口。从此以后,我在开始忙一件事前,总会带上一个装满水的水杯,喝水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原则:渴望,更明确地说是吸引力。**科学实验证明,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行为多受脑中分泌的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驱动。这个多巴胺也可以说是我们所谓的动力。它产自大脑对预期奖励的渴望,无关过程与结果是否令人愉快。也就是说,**当我们能从线索轻易联想到做一件事能获得的好处,这件事吸引住了我们,大脑自然就会分泌多巴胺驱动身体去施行。**而这件事对我们缺乏吸引力,身体自然也没有了动力去跟进。

然而这个原则有一个陷阱。James举例说新加坡政府为了降低居民对烟的依赖,规定所有香烟包装必须放上体现受香烟危害的照片。这些照片甚是可怕,可想而知应该轻易吓跑不少人。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香烟销售量不降反升。有心理学家提出造成这点可能的原因是,吸烟者通常在内心的焦虑时吸更多的烟,这些可怕的图片让吸烟成瘾的他们更加焦虑,从而吸得更多而不是被吓跑。

**第三原则:响应,亦或反馈。**当我们发送即时消息时总期待对方立即回复,源自人类大脑对即时反馈的偏好。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讨论的延迟享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是违背我们生理情况的。那与其以强大的毅力与之对抗,何不顺道而行?将遥远的目标分解为容易跨出的小步,每一步都让终点更近。

这让我想到电子游戏。不单单是青少年,很多成年人也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其中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游戏里完成要求的事便能获得期望的物品或经验值,而且经过细细斟酌的关卡并不难通过。

第四原则:奖励,最好的奖励是内心获得的满足与成就感。当我们将向目标推进的行动分解得足够小,每一步都走起来相对轻松,我们也就能在不间断的进展中获得连续的满足感。那这段漫长的旅程沿途尽是令人愉悦的风景,我们便能一路动力十足地升级打怪了。

书中的例子与我类似。我在工作中喜欢用JIRA,生活中喜欢用Notion Board。把一件件想要完成的事情记下来成为这些任务板上的小卡片,将小卡片尽快拖动到完成一栏里给我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并进一步激励我去完成更多小卡片上的内容。这些小卡片让我在工作中保持较高的执行效率,也促使我在生活中养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

利用以上四个原则形成或打破习惯后,新的舒适区就形成了。James提醒我们切忌止步于此,这会让我们的大脑对外界反馈变得迟钝以至迷失方向。对此,我们应常常更新目标,让它保持在略有挑战的高度,并定时复盘让自己保持警醒。必要时还需调整自己的定位,避免思维固化反而扯自己的后腿。

我感到幸运的是,在我探索自我提升的路上,有一些点恰好切到了原子习惯的一些核心原则。且大部分道理都早就懂,只是从来没有联系到一起过。《Atomic Habits》把这些内容系统组织起来,让我对一些差强人意的进展有了新的想法。